

为促进科技创新,活跃学术气氛,7月18日上午,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综合实验楼会议室,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分别邀请陆旺金教授和李晓林教授作学术报告,全所科技人员、研究生及实习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华南农业大学陆旺金教授从香蕉产业发展、香蕉采后物流及产业问题、采后乙烯调控、品质保持、冷害预防等方面为大家做了题为“ERF调控香蕉果实成熟的机制分析”学术报告,论述了南方主要果树香蕉的产业现状及存在的科学问题,讲述了ERF基因在调控香蕉果实乙烯合成及信号中的作用机制, 为水果采后衰老的防治与调控,果树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李晓林教授,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学术报告,以他在河北曲周,广东徐闻、广西田阳等地扎根基层,产、学、研、教,四位一体,服务“三农”的“科技小院”典范事例,探索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就是以研究所科技能力和学校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基地为依托,走入乡村建立科技小院,研究生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服务,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生产活动中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在此过程中的学习,使自身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冯文星)
为促进科技创新,活跃学术气氛,7月18日上午,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综合实验楼会议室,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分别邀请陆旺金教授和李晓林教授作学术报告,全所科技人员、研究生及实习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华南农业大学陆旺金教授从香蕉产业发展、香蕉采后物流及产业问题、采后乙烯调控、品质保持、冷害预防等方面为大家做了题为“ERF调控香蕉果实成熟的机制分析”学术报告,论述了南方主要果树香蕉的产业现状及存在的科学问题,讲述了ERF基因在调控香蕉果实乙烯合成及信号中的作用机制, 为水果采后衰老的防治与调控,果树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李晓林教授,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学术报告,以他在河北曲周,广东徐闻、广西田阳等地扎根基层,产、学、研、教,四位一体,服务“三农”的“科技小院”典范事例,探索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就是以研究所科技能力和学校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基地为依托,走入乡村建立科技小院,研究生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服务,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生产活动中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在此过程中的学习,使自身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冯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