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站安东升“服务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事迹
来自热科院南亚所热带旱作与节水技术研究室的安东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吴川市振文镇农业办公室挂职,针对本地主要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进行摸底调查,在该镇沙尾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变“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授之以渔。
安东升在摸底调查了解到:吴川是一个以建筑行业为主的打工之乡,以沙尾村为例,土地资源2002亩,人口8646人,人均耕地不足三分地;贫困户78户、贫困人口219人,劳力户47户184人分布于十条自然村,过于分散;年满十六周岁除去在读人员,仅剩28人外出打工,32人本地劳力。对于致贫原因分类表明:主要分为大病残疾、单亲因学、超生、自身等靠要四种类型。除去最后一种,其余三种的共同特点是劳力人口占比少并且家庭有拖累。通过调研,对于乡村振兴主抓产业振兴和教育振兴。
一、产业振兴
首先,产业振兴需要形成长期稳定的健康循环,严防工作队走,合作社散。对于新引进的产业,除了区域适应性之外,还要控制规模、规范流程、打通渠道。除了稳定发展之外,集中是第一大难题。在这期间,他们做过种植、养殖、休闲、循环等农业模式,因土地流转、自然村历史遗留问题等均没有能够顺利实施。这也引发了安东升对产业振兴的思考,工作队来自不同行业,无法保证自身背景与对口村镇需求一致。他们利用目前大数据汇总各帮扶单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渠道、人脉等),结合村镇背景资源(传统、地域性特色等)双向选择再匹配,由对口单位进行长期跟踪支持,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针对当地已有产业比如果园,引进北方先进的技术并改良为当地所用。在果树种植中借鉴江苏蓝莓园的种植经验,引入地布覆盖,减少除草人工成本和除草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减小暴雨对地表的击溅和冲刷。经实践和成本估算,得到了当地老师傅的认可,当年即可与人工除草成本相抵,其材质可连续使用三年以上,对园区节本增效、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育振兴
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地处天涯海角,在历史文化积淀上无法与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相提并论。改革开放以来没能像珠三角一样将人才用于创业创新,随之而来的是人文环境无法提升,思想贫瘠,教育落后。从教育振兴入手,逐渐提升一代人的知识与见识,改变思想观念,才能解决人的问题。
帮助贫困适龄青少年拿到教育补贴,顺利接受教育是他们的工作主要目的。振文镇有一户女主人与丈夫离婚,回到振文老家摆摊为生,其前夫为雷州人士,既不肯抚养小孩,又不肯放弃小孩户口,因此小孩跟着妈妈却拿着外地户籍,只能算借读。他们经过对政策文件的查阅、咨询和解读,通过与教育部门的积极沟通,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等原则将其纳入教育扶贫的范畴,正规入学并享受到补贴。通过与农办、教办、学校等多方沟通,确保适龄青少年有书读,考入高等院校的能把书读完,不断的培养并提升下一代才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根本途径。
最后,在他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科技兴农缺乏因地制宜的软件。当地一家蔬菜企业安装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但指导其灌溉的仍然是凭经验和感觉,或晴天每天灌两次,或阴天三天灌一次,或手握看土团。缺乏对环境水、土壤水、工程水、作物水的概念和数据说话的意识。硬件的引进集成很容易,如何能把握作物与环境的互作,形成因地制宜的软件控制才是最为关键和艰巨的任务。这也给安东升今后在节水灌溉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即从地域性的资源与环境特点入手研究并总结“软件”,真正做到充分利用硬件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
湛江站安东升“服务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事迹
来自热科院南亚所热带旱作与节水技术研究室的安东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吴川市振文镇农业办公室挂职,针对本地主要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进行摸底调查,在该镇沙尾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变“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授之以渔。
安东升在摸底调查了解到:吴川是一个以建筑行业为主的打工之乡,以沙尾村为例,土地资源2002亩,人口8646人,人均耕地不足三分地;贫困户78户、贫困人口219人,劳力户47户184人分布于十条自然村,过于分散;年满十六周岁除去在读人员,仅剩28人外出打工,32人本地劳力。对于致贫原因分类表明:主要分为大病残疾、单亲因学、超生、自身等靠要四种类型。除去最后一种,其余三种的共同特点是劳力人口占比少并且家庭有拖累。通过调研,对于乡村振兴主抓产业振兴和教育振兴。
一、产业振兴
首先,产业振兴需要形成长期稳定的健康循环,严防工作队走,合作社散。对于新引进的产业,除了区域适应性之外,还要控制规模、规范流程、打通渠道。除了稳定发展之外,集中是第一大难题。在这期间,他们做过种植、养殖、休闲、循环等农业模式,因土地流转、自然村历史遗留问题等均没有能够顺利实施。这也引发了安东升对产业振兴的思考,工作队来自不同行业,无法保证自身背景与对口村镇需求一致。他们利用目前大数据汇总各帮扶单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渠道、人脉等),结合村镇背景资源(传统、地域性特色等)双向选择再匹配,由对口单位进行长期跟踪支持,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针对当地已有产业比如果园,引进北方先进的技术并改良为当地所用。在果树种植中借鉴江苏蓝莓园的种植经验,引入地布覆盖,减少除草人工成本和除草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减小暴雨对地表的击溅和冲刷。经实践和成本估算,得到了当地老师傅的认可,当年即可与人工除草成本相抵,其材质可连续使用三年以上,对园区节本增效、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育振兴
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地处天涯海角,在历史文化积淀上无法与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相提并论。改革开放以来没能像珠三角一样将人才用于创业创新,随之而来的是人文环境无法提升,思想贫瘠,教育落后。从教育振兴入手,逐渐提升一代人的知识与见识,改变思想观念,才能解决人的问题。
帮助贫困适龄青少年拿到教育补贴,顺利接受教育是他们的工作主要目的。振文镇有一户女主人与丈夫离婚,回到振文老家摆摊为生,其前夫为雷州人士,既不肯抚养小孩,又不肯放弃小孩户口,因此小孩跟着妈妈却拿着外地户籍,只能算借读。他们经过对政策文件的查阅、咨询和解读,通过与教育部门的积极沟通,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等原则将其纳入教育扶贫的范畴,正规入学并享受到补贴。通过与农办、教办、学校等多方沟通,确保适龄青少年有书读,考入高等院校的能把书读完,不断的培养并提升下一代才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根本途径。
最后,在他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科技兴农缺乏因地制宜的软件。当地一家蔬菜企业安装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但指导其灌溉的仍然是凭经验和感觉,或晴天每天灌两次,或阴天三天灌一次,或手握看土团。缺乏对环境水、土壤水、工程水、作物水的概念和数据说话的意识。硬件的引进集成很容易,如何能把握作物与环境的互作,形成因地制宜的软件控制才是最为关键和艰巨的任务。这也给安东升今后在节水灌溉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即从地域性的资源与环境特点入手研究并总结“软件”,真正做到充分利用硬件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