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民同志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16年9月,退休老党员张新民同志毅然接受了党委交付的光荣而艰巨的精准扶贫使命,担任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通过开展科技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塘东村2016年攻坚脱贫30户66人,2017年脱贫36户159人。具体由如下三个方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寻贫困之源,对症与施治
(一)寻找贫困之源 失志与失智长期笼罩于此
为了寻找贫困的根源,对症施治,张新民同志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深入每一家贫困户摸底调查。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605户4300多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6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贫困户83户,人口298人。塘东村是历史上渊源已久的贫困村,村民大多因贫困无法满足子女求学的需求,因病、因残致贫人口较多,没有劳动能力,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民生项目帮扶 促进村级公共服务均等化
张新民同志与帮扶单位一起积极努力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涵盖了文化、体育、卫生、新农村美化基础工程,道路、饮水、党建等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406万元,让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生财富之道,产业助脱贫
产业扶贫,是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张新民同志认定了科技产业扶贫是是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张新民同志与扶贫单位合力打造了科技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利用帮扶牵头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人民政府的资金,成立合作社,由我们热科院南亚所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整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认购果园亩数及具体的株数。共同完成“青枣、芒果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合作社每年只提取8%管理费,塘东村委会用贫困户每人3年2万元的扶贫资金来代付管理费和农资成本。按照农户自己的话就是:“不投一分钱,只要管理好,收成基本全归自己”。
在技术指导方面,我们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针对塘东村芒果产业品种结构单一,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产量不稳,效益低下等问题,采取“专家进村驻点搞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效果,引导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加入种植芒果中,促进塘东村贫困户尽快掌握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产业扶贫整村推进。
现已建新品种示范园1个,面积2亩。芒果轻简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面积10亩。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健康土壤培育技术,健壮结果母枝培养技术,安全高效成花调控技术,套袋护果等轻简高效标准化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合作社种植面积有250亩,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4户247人,合计共认购果树3568株。张新民同志带领扶贫团队用科技产业扶贫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塘东村的致富之门。
三、造致富之泉,扶志与扶智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一)扶贫先扶志 ,治穷先治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新民同志认为只有让贫困户真正学会发展产业的本领,增强致富的自信心,才能实现永续脱贫。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每月下扶贫点一至两次,同时通过培训,一对一技术指导,在关键时期的果树养护进行对接。采取“合作社+专业户+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尽早掌握管理技术,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参加芒果园的管理,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扶贫必扶智,实现永脱贫
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为了抓好教育,断掉“贫”根,张新民同志和扶贫单位制定了“扶智方案”号召外出创业的老板、村委会、村民共同集资成立教育基金会,并不断完善基金会管理条例,每年召开一次全村“状元”表彰大会,分别对考上中专以上学子给予现金奖励。同时,落实各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在校生资助政策及相关生活费补贴,鼓励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继续上技校学习深造,掌握一技之能。
张新民同志坚守在攻坚扶贫的岗位上已经两年了,通过扶贫团队两年来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奋斗,塘东村取得了科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去年张新民同志“不投一分钱,收成归自己”的先进事迹在《农民日报》报道,我们热科院南亚所的科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张新民同志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16年9月,退休老党员张新民同志毅然接受了党委交付的光荣而艰巨的精准扶贫使命,担任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通过开展科技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塘东村2016年攻坚脱贫30户66人,2017年脱贫36户159人。具体由如下三个方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寻贫困之源,对症与施治
(一)寻找贫困之源 失志与失智长期笼罩于此
为了寻找贫困的根源,对症施治,张新民同志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深入每一家贫困户摸底调查。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605户4300多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6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贫困户83户,人口298人。塘东村是历史上渊源已久的贫困村,村民大多因贫困无法满足子女求学的需求,因病、因残致贫人口较多,没有劳动能力,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民生项目帮扶 促进村级公共服务均等化
张新民同志与帮扶单位一起积极努力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涵盖了文化、体育、卫生、新农村美化基础工程,道路、饮水、党建等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406万元,让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生财富之道,产业助脱贫
产业扶贫,是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张新民同志认定了科技产业扶贫是是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张新民同志与扶贫单位合力打造了科技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利用帮扶牵头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人民政府的资金,成立合作社,由我们热科院南亚所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整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认购果园亩数及具体的株数。共同完成“青枣、芒果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合作社每年只提取8%管理费,塘东村委会用贫困户每人3年2万元的扶贫资金来代付管理费和农资成本。按照农户自己的话就是:“不投一分钱,只要管理好,收成基本全归自己”。
在技术指导方面,我们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针对塘东村芒果产业品种结构单一,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产量不稳,效益低下等问题,采取“专家进村驻点搞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效果,引导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加入种植芒果中,促进塘东村贫困户尽快掌握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产业扶贫整村推进。
现已建新品种示范园1个,面积2亩。芒果轻简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面积10亩。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健康土壤培育技术,健壮结果母枝培养技术,安全高效成花调控技术,套袋护果等轻简高效标准化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合作社种植面积有250亩,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4户247人,合计共认购果树3568株。张新民同志带领扶贫团队用科技产业扶贫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塘东村的致富之门。
三、造致富之泉,扶志与扶智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一)扶贫先扶志 ,治穷先治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新民同志认为只有让贫困户真正学会发展产业的本领,增强致富的自信心,才能实现永续脱贫。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每月下扶贫点一至两次,同时通过培训,一对一技术指导,在关键时期的果树养护进行对接。采取“合作社+专业户+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尽早掌握管理技术,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参加芒果园的管理,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扶贫必扶智,实现永脱贫
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为了抓好教育,断掉“贫”根,张新民同志和扶贫单位制定了“扶智方案”号召外出创业的老板、村委会、村民共同集资成立教育基金会,并不断完善基金会管理条例,每年召开一次全村“状元”表彰大会,分别对考上中专以上学子给予现金奖励。同时,落实各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在校生资助政策及相关生活费补贴,鼓励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继续上技校学习深造,掌握一技之能。
张新民同志坚守在攻坚扶贫的岗位上已经两年了,通过扶贫团队两年来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奋斗,塘东村取得了科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去年张新民同志“不投一分钱,收成归自己”的先进事迹在《农民日报》报道,我们热科院南亚所的科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和赞誉。